成立大健康集团,砸了1440亿元,万达做医疗用的是什么打法?这是继万达商业、万达文化、万达网络、万达金融之后,诞生的另一名万达新成员,预示着万达在战略层面已明确了重点发力大健康产业,轻资产运营,也解答了近期万达海外并购受阻,国内资产出售的资产腾挪疑惑
成立大健康集团,砸了1440亿元,万达做医疗用的是什么打法?
这是继万达商业、万达文化、万达网络、万达金融之后,诞生的另一名万达新成员,预示着万达在战略层面已明确了重点发力大健康产业,轻资产运营,也解答了近期万达海外并购受阻,国内资产出售的资产腾挪疑惑。据动脉网(微信[练:xìn]号:vcbeat)不完全统计,国内从房地产《繁:產》转型大健康行业的企业有30家,包括万达、万科、保利、恒大等。而万达作为地产行业的老大哥,转向大健康行业,是中国地产行业的一个转折点,也从侧面证明房地产行业的红利期正在消融,而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充满想象。
此前,中商产业研yán 究院发布了一组数据,随着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和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,至2021年,中《pinyin:zhōng》国的医疗服务支出总额预计增至88368亿元。
面对偌大的医疗市场,万达dá 在新成立大健康集团后,又将如何瓜分万亿的医疗市场份额?轻资产战略又将如何应用于大健康行业?擅长商业地产运营的万达,面对壁垒高的医疗行业,又如何(读:hé)破冰?其他地产商转型方式有哪些?
1440亿涉足医疗,从医疗事业部到大健康集团
万达集团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%的股权和债务转让给融创,作价295.75亿元。同时出让的还有76个酒店,价值为335.95亿元。虽然万达集团的“去地《pinyin:dì》产化”还没(繁体:沒)有彻底完成,但是也在马不停蹄地布局大健康产业。换句话说,除[读:chú]了地产商业以外,医院板块正在成为万达对外的另一张名片。
日前,在“2017冬季达沃斯”年会上,王健林表示,中国医疗领《繁:領》域已经对民营企业开放,并且允许外国医师到中国执业,国内的医生也可以经过批准后私人出诊,增加自己的收入,这些都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。而万达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中国有几(繁体:幾)百个大型商业中心和建设团队,有这个能力和底气转向(繁体:嚮)大健康领域。
早在2016年年初,万达集团已经在北京与英国国(繁:國)际医院集团#28IHG#29签订合作协议,万达总投tóu 资150亿元,在上海、成都、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,由IHG运营管理并使用IHG品牌。据了解,IHG是全球顶尖国际医疗集团,成立于1978年,总部设在英国,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管理450多个医[繁:醫]疗项目。
据悉,中文名为“英慈万达国际医院”的项目在上海拥有床位1000张,投资80亿元;成都英慈万[繁:萬]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500张,投资50亿元;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拥有床位200张,投资20亿元。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,IHG将确保三座医院的运营通过JCI#28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#29等国际医疗机构(繁:構)认证。
对这一投(pinyin:tóu)资,王健林表示,引进国际医院是万(繁体:萬)达在中国的《de》创新,满足高端人群对健康医疗需求的同时,也使所在城市医疗水平达到国际一流,带动中国高端医疗水平提升。
2017年4月6日,万达集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,双方协议将耗资700亿元,打造一座世界级的医疗产业中心。该医疗产业中心将规划A和B两个区域,A区是综合医院区,万达将负责引进2家国际顶级的综合医(繁体:醫)院和8家国际一流的专科医院。B区是医疗产业园区,将引进30家与医疗相(xiāng)关的企业。
此(cǐ)外,万达与四川【拼音:chuān】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计划投资90亿元,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,开设300家牙科诊所。
同年7月3日,万达集团在昆明新签约三个投资项目,其中万达计划在昆明市投资500亿元,打造以医疗、健康为核心,兼具体育、养生、度假、商业、商务、居住等功能的世界级医疗及大健康产业园。
截止目前,万达在医疗产业《繁:業》的总投入已累计1440亿元。而恒大地产、绿(繁体:綠)景控股、世荣兆业等房地产企业进入医疗产业。
究其(读:qí)背后的原因是,地{dì}产与医疗行业高度的粘合性,成了众多地产企业纷纭进入医疗行业的关键因素——地产项目需要医疗配套项目锦上添花;现有公立医院资源紧缺,看病难看病贵的大背景下,具有地产资[zī]源的企业投身医院项目的建设,可以说是具有先天优势。
而新医改、人口{读:kǒu}老龄化、“全面2孩”等政策红利[练:lì]则为医疗产业带来了更直接的利好。王健林曾表示,万达大范围进军医疗产业《繁:業》,源于中国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开放,和万达遍及全国的持有物业。他直言,5年以内,医疗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。
为此,王健林并将医疗事业部(bù)并入大健康集团,并将王顺任命为万达[繁体:達]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万达大健康产业集团总裁,刘玮担任万达大健康产业集团副总裁【练:cái】。
轻资产战略同样适用于大健康
在现有房地产商转型的路径中,一共有三种方式,并购、合作、自建。目前万达集团进入的方式有哪些?哪一种比较适合万达,又契合万达的轻资产战略呢?并购对于房地产商来说,资金不是问题。关键是到底房地产商能并购到什么标的。是不{bù}是能并购到北京协和医院?从医疗机构的本身来说,一般品牌度高的[de]医疗机构根本并购不了,能接受并购的医疗机构或许品牌都不怎么好。
所以,一开始【练:shǐ】万达集团继续用轻资产战略运营,选择与专业的医疗团队[繁体:隊]或医疗集团合作,万达集团发挥它固有的商业地产运作思路——通过收租金的方式,此时的万达大健康集团将成为一个平台。
从目前万[繁体:萬]达集团合作的对象看,包括政(pinyin:zhèng)府、医院、企业。比如(rú)说与IHG的合作模式,万达商业负责项目投资开发,IHG负责医院管理,双方各司其职,共同运营。比如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的青岛英慈万达国际医院,就位于青岛东方影都中,其2014年8月拿下的医卫慈善用地,楼板价仅有150元/平方米。而负责拿地及整体开发的青岛万达东方影都投资有限公司,正是万达商业的全资子公司。
医疗用地的便宜,降低了万达建设医院的成本,所以自建医院也是万达集团进入大健康产业的另一种方式。无论是自建还是合作,王健林(拼音:lín)都认为,医疗行业发展快,需求大,毛利率也较高,如果真正做起来其利润不可估计。根据公然数据显示,高效管理的医院可以带来高达30%~40%的毛利空间,乃至能实(shí)现15%~20%的净利率,很多民营医院都能到达该水平。
更何况王健林要做的是高端医疗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高端医院面对的受众有限,还需面临3甲医院的国际部、特需[练:xū]部门和高端专科医院的竞争,并且开云体育后者更受患者认可,加上医生多点执医仍未完全放开,致使其难以到达理想中的盈利效果。
来自此前国家卫澳门银河计委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5年8月底,全国医院数量达2.7万个,其中【读:zhōng】:公立医院13314个,民营医院13475个。民营医院在数量上首次超出公立医院,占到了医院的半壁江山;但是在诊疗服务数量方面,诊疗人次只占10.9%,出院人数只占12.9%,与公立医院在服务数量上的对照仍然差异较大。
事实上,不单是万达与之合作的IHG,包括美国的梅奥诊所、麻省总院在近两年都已布局中国[拼音:guó]的高端民营医院,但火热的投资背后1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,多数大型高端医院项目目前处于yú 严重亏损乃至3年不到就关门的状态。
他山之石:新加坡百汇医疗和美国HCN
通过万达集团涉足大健康领域来看,与新加坡的百汇医疗集团和美国的Health Care REIT(2015年Health Care REIT更名为Welltower。简称:HCN)发展路径极为相似。关于新加坡的百汇医疗集团,坊间有着这样的经典传言:许多年前,百汇控股只是新加坡一家[繁体:傢]小型房地产企业(yè),其以为医生租用房间开办个人诊所的形式转型医疗,医生们可共享医院提供的设施和服务,医院还可以参股的方式支持诊所购买昂贵设备,诊所间时常也会互动合作、共同会诊,创造比单纯物理组合多得多的价值。灵活、互利共赢的“百汇模式”让百汇一跃成为东南亚私人医疗机构龙头。
该模式的特点是开创“私人诊所 酒店管理”,短短30年,百汇医疗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、全球市值第二的医疗集{读:jí}团。万达集团也具备酒店管理的优势,同时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,医生辞职创业开办诊所也将逐渐增加,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也都[练:dōu]很看好医生共享办公的模式,可结合万达商场招商运营特点。
以万达集团的实力来看,显然优于“百汇模式”。另外,其入驻者不是医生个体或中小型诊所,而是IHG这类世界顶级机构。 一位万(繁体:萬)达管理人员这样描述:“我们主打的7个业态不会各自为阵,而是息息相关。体检服务、健康管理可以与中医养生‘打包’,其客户还可{kě}以享受海外医疗服务,医美机构能和产后恢复中心实现客户共享……它们都可以为医疗机构办事(pinyin:shì)处带来客源
就像综合体能实现客流循环[繁体:環]一样,我们的各大业态会(繁体:會)构成一个资源生态系统、一个产业链闭环,为每一位入驻者带[dài]来可观效益。”
与国内的房企投资并主运营医疗机构不同,美国地产主要采取“不动产投资信托”(REITs)的形开云体育式。这是指拥有、并运营产生收入的地产项目的公司。拥有、并运营的地产项目包含各行《练:xíng》各业,医疗行业只是其中一个部分。
“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”主要经营的(pinyin:de)项目包括:
1.养老地产:包括提供(pinyin:gōng)医疗服务的互助型养老和独立养老;
2.医院项目:大部分医[yī]院项目是长期护理院以及长期持续医疗护理院;
3.高技能护理院【拼音:yuàn】:主要为老年患者提供提供长期护理,不需要急【读:jí】症医院支持和服务的项目;
4.医疗办公楼:医疗办《繁:辦》公楼是“医疗不动产投资信托”投{pinyin:tóu}资的为数不多的纯医疗密切相关资产,包括医生诊所,日间手术中心等;
5.生物科技园区:还有极为少数的医疗不动产信托经营生命科学园区实(繁体:實)验室项目,并[bìng]非医疗地产主《读:zhǔ》流。
其运营方式主要通过两种方[读:fāng]式来运营旗下物业,一是净出租模式,二是委托经营模式。在净出租模式下,净租金收益/毛租金收益可达80%以上,REITs公司把养老/医疗物业租赁给运营商,每年收取固定租金费用(养老社区的毛租金收益率通常是[shì]物业价值的8-12%,根据CPI指数向上调整),而所有直接运营费用、社区维护费用、税费、保险费等均由租赁方承担。
在委托经营模式下,REITs公司将旗下物业托管给运营商,运营商每年收取相当于经营收入5%-6%的管理费,但不承担(繁体:擔)经营亏损的风险(xiǎn),也不获取剩余收益;所有的经营收入都归REITs公司所有(美国养老社区每单元的经营收入约为3000美元-4000美元,是租金收入的3-4倍),所有的经营成本也由REITs公司负担(繁体:擔)。相应的,REITs公司获取租金及经营剩余收益,承担大部分经营风险。
由于净出租模式下,REITs公司的风险最低、收益最稳定,所以【读:yǐ】,为降低资金成本,传统上REITs公司的大部分物业采用净出租方fāng 式运营,少部分物业采用委托经营模式运营。
其中(pinyin:zhōng)以具有46年历史,手握1328处房产,市值273亿美元的美国HCN最具代《dài》表意义。它87%的收入是来自自费医疗机构,所以政府医疗保险制度的变化对它影响不大。强调投资渠道与投资类型的多元化,提出了5×5的投资模式,即采用5种投资渠道(出租型物业、投资管理平台、开发{pinyin:fā}和再开发、债权投资、Down REITs[伞型下属合伙房地产投资信托])投资于5类资产(养老社区、生命科学物业、医疗办公楼MOB、专业护理机构的物业、医院物业)。
在运营方面,美国HCN较少直接参与养老社区的开发和再开发工作,但在其他医疗地产领域,如生命《读:mìng》科学实验楼或医极速赛车/北京赛车疗办公楼,如果预租率能够达到50%以上,HCN就会适度参与开发。总体来说,其土地储备及在建物业的总值不超过资产总额的5%。
在债权投资上,HCN在金融海啸中(zhōng)投资持有了一些养老/医疗地产公司的债券。作为主要的债权人,HCN在后《繁:後》来的债务重组过程中获得了低谷收购的好机会,如2010年收购《繁:購》HCR MonorCare时,就利用了自身的债主地位(此前(拼音:qián),HCN持有HCR MonorCare价值17.2亿美元的债务)。截至2010年底,其持有的20亿美元债权投资,为公司贡献了1.6亿美元的利息收益。2015年,该公司已经拥有超过300亿美元的房地产投资总额
而从万达坚持的轻资产战略来看,信托模式也早已涉及。在2016年报中披露,万达[繁体:達]与投资人共签订7份投资合作协议,其中2份协议投资方为中信信托,1份协议投资方为民生信托,单个协议对应4-5个万达广场组成的资产包,涉及项目总数量约达29个,均为二、三线城澳门巴黎人市。在大战略的框架下,借鉴美国地产转型医疗的路径,或许将带给万达一丝灵感。
当然,我们目前所[拼音:suǒ]能看到的万达模式也只[繁:祇]是冰山一角。中国地产商大规模转型医疗健康领域的帷幕才刚刚拉开,如何结合中国国情,探索一条适合的道路,这(繁体:這)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探索的漫长过程。
本文由 动脉网 发表[繁:錶],原文链接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208206.html
本文链接:http://10.21taiyang.com/Home-FurnishingsHome/15621793.html
昆[繁体:崑]明开社区医疗的集团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