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家庭电路中,为什么火线有电流,零线没有电流?我在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220的交流电,我来给你说说吧!零线是有电流的,因为零线与火线接到负载上(电器设备)构成了工作回路,这个回路就是从火线-用电设备-零线构成的
在家庭电路中,为什么火线有电流,零线没有电流?
我在工作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220的交流电,我来给你说说吧!零线是有电流的,因为零线与火线接到负载上(电器设备)构成了工作回路,这个回路就是[拼音:shì]从火线-用电设备-零《拼音:líng》线构成的。零线若无电流,那就是没构成工作回路,设备也不会工作。
零线在设计中与火线的电位差是220,与大地的电位差是零,所以人触摸到火线会被电击,因为《繁体:爲》火线通过人体接地形成了回路,自然会有电流流过人体;又(yòu)因为零线与地是零电位差,所以人去触摸零线时就不会有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触电事故。
我们的很多电器设备{练:bèi}都要求金属外壳接地,也就是防止电器漏电而导致设备金属外壳带电伤人,接地线很好地把(pinyin:bǎ)漏电流引到大地,使电器设备金属外壳与地保持零电位差,从而保护了人身的安全。
家里电路火线零线都带电电器都不能用是怎么回事?
从线的颜色上来区分:火线用红色的线,零线用淡蓝色的线、地线用黄绿相间的双色线。下面是不从颜色上来区分火线、零线、地线的简(繁:簡)单方法:
所需工开云体育具:请准备好一支测电笔、一个小功率用电(繁:電)器、配电箱中要装有漏电保护器。
1、进[繁:進]户线中火线和零线的确定:测电[繁体:電]笔去测定:亮的那根是火线,不亮的那根是零线。
2、接线{繁:線}盒中火线、零线和地线的确定:
1)火线的确定:用测电笔去测定(读:dìng),亮的是火线,不亮的是零线和地线。
2)关键是零线和地线的区[拼音:qū]分:分别{练:bié}用火线(上面的方法中已经确定的火线)去和零线、地线接通小功率用电器:小功率电器能正常工作的,除火线外,另一根就是零线(零线是不能断开的,包括关闭开关,否则二根线会全亮);漏电保安器跳开的,二根线中除火线外,另一根就是(shì)地线。
零线(繁体:線):一般工业用电采用的是三相正弦交流电,它们相位角互差120度。电力传输通常以三相四线的方式进线,我们把变压器三相绕组的尾端连(繁:連)接在一起,称为中性点,从中性点引出的线就中性线(零线)。
地线:我们(繁体:們)通常把电源中性点接地,然后从中性线上引出一条保护线后重复接地,就叫地线。地线的作用是把设备或用电器的金属外壳[繁体:殼]可靠的与大地连接在一起,当用电设备发生故障而金属外壳意外带电时,保护人体不触电。
如何区分零线和地《拼音:dì》线
一般来说区分零线和地线的方{fāng}法有以下三种:
1、颜色区(拼音:qū)分
这个方法仅供参考,红色不一定就是火线,因为很多电工不《拼音:bù》按标准用线
火线(L):须(繁体:須)用红色、黄色、绿色
零线(N):须(澳门新葡京繁体:須)用黑色、蓝色
地线(PE):需[练:xū]用黄、绿双色线
如果是3孔插座,一般都是左零(líng)右火,中间地线。
2.最简单的,拿个220V的灯泡,用电笔确定火线后,分别用两条线和火线接在灯头上,从亮度{dù}上就可以(拼音:yǐ)区别零线和地线,亮的是零线,稍暗《繁体:闇》的是地线。
3澳门银河、漏电断路(练:lù)器
在总线上面装一个漏电断路器,用一灯泡接在火线和零线、或火线和地{练:dì}线上。世界杯如果漏电断路器动作说明是地线,否则是零线。
4、如果在家【pinyin:jiā】里
(1)用电子式验电笔【繁体:筆】测三条电线,电压高的是火{huǒ}线,电压低的是零线,几乎没有电压的《读:de》是地线
(2)澳门伦敦人拿一个220V的灯泡,用电笔确定火线后,分别用yòng 两根线和火线接在灯头上,从亮度上可以判断零线和地线。亮的是零,稍暗的是地。
(3)表将万(繁:萬)用表置于交流[练:liú]档250v,手捏一表笔,另一表笔分别触接电源线,电压高的是火线,低(pinyin:dī)的是零线,电压为0的是地线。
接错的后果
1、地线不能接到零线上,如果接反或混接,虽然电器可以正(pinyin:zhèng)常工作,但是比较危{读:wēi}险。当零线故障时会导致所有的设备外壳带电(正常的用电器也不例外)。如果装有漏电断路(lù)器,混接是漏电开关会跳闸。
2、进户的地线可以临时做零线用(这样电表不转《繁:轉》,属于偷电),但如果你想长久的用,有许多不利因素,如:由于接地点环境的变化(雷雨、湿度等)导致电压不稳;变电所因(pinyin:yīn)素使火线对地电压达到《拼音:dào》380V等,都能导致用电设备很容易受到影响及严重损坏。
本文链接:http://10.21taiyang.com/Shooter-GamesGames/9649673.html
怎么判断零[读:líng]线和火线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